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 > 权威发布 > 工作报告

        365bet假网站_365bet足球赌博_365bet注册指南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
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06-01-14 08:44 来源: 365bet假网站_365bet足球赌博_365bet注册指南人民政府
        【字体: 打印
         2006年11月28日在365bet假网站_365bet足球赌博_365bet注册指南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
        市长 李国强

        各位代表:
        我代表365bet假网站_365bet足球赌博_365bet注册指南人民政府,向大会做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。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        一、过去四年工作回顾及2006年工作总结
        本届政府组成的四年,是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、攻坚克难、加快发展的四年;是团结奋斗、真抓实干、硕果累累的四年。在市委的领导下,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,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步为己任,抢抓机遇,拼搏奋进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。
        四年来,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,经济实力日益增强。预计到2006年底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5亿元,比2002年增加72亿元,年均增长16.9%;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.2亿元,比2002年增加1.1亿元,年均增长18.9%。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市殊荣,形成粮食、园艺特产、畜牧业、劳务输出、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,二、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,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        四年来,坚持改革开放求活力,发展后劲有效积蓄。完成151户国企改制任务,化解债务26亿元,被评为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先进单位;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要支撑,2006年完成增加值55亿元,年均增长35%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、非税收入收缴、政府收支分类、财政供养人员指纹认证4项改革深入推进,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;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、政府机构改革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县域发展活力得以释放。引资规模大幅提升,四年累计引进内资38亿元、外资8068万美元,年均分别增长21%和11.7%;五棵树经济开发区、环城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,一批支撑未来全市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相继落地,发展后劲日益增强。
        四年来,坚持城乡统筹发展,基础设施明显改善。投资16.5亿元,新建改建各级公路2300公里,全市硬质化路面达到4447公里,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。投资1.2亿元,完成工农大街、健康路等“两街九路”及供水、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;改造巷路167条40.9公里,完成人行步道硬铺装13.2万平方米,安装路灯449盏;实施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,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。投资1.44亿元,完成榆树南大沟、李合水库、拉林河护岸等66项水利工程。造林4600公顷,农防林更新改造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,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。
        四年来,坚持让群众多得实惠,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累计投入2.4亿元改善办学条件,教育质量逐步提高。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蓬勃发展,成功承办了“将军杯”全国象棋甲级联赛、吉林省二人转艺术节及农村文化活动月启动仪式,被省文化厅命名为“二人转之乡”。全面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机构建设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。广电事业长足发展,节目质量、基础设施得到改善。计生工作被评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、信息化建设先进市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。就业再就业取得成效,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控制;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,两金发放率得到保证;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形成,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加速推进;先后被评为全省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市、全国村民自治先进市、省和长春市双拥模范城。累计投资2300万元支持国防事业建设,被国防部命名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。预计到2006年底,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,年均增长11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,年均增长11.7%。
        2006年,是政府工作承前启后的一年,是实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奠基年。年初以来,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,加快实施“一线四点”战略,大力推进“一二三四五”工程,求真务实,扎实工作,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、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。
         ──项目建设突飞猛进。全年新建、续建、扩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生产加工型项目80个,总投资50.7亿元。全市投资超千万元的生产加工型项目总数已近百个,特别是总投资分别为24亿元、10亿元的中粮生化、吉粮天裕2个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建设,结束了我市没有大项目的历史。规模以上工业提速增效,完成总产值15.8亿元、增加值4.6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30.3%和31.4%。全面落实软环境建设若干规定,营造了近年来最好的招商引资氛围,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铺平了道路。
        ──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。五棵树镇、弓棚镇十三号村、黑林镇天德村、先锋乡民权村、大坡镇西山村、土桥镇小乡屯等省、长春市及我市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,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,得到了省和长春市的高度评价,并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。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,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,粮食总产首次突破5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,再创历史新高;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24亿元,劳务输出业实现收入10亿元,牧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20%、25%和20.7%。
        ──城乡面貌继续改观。投资3.15亿元,开发建设34.2万平方米城镇楼房,完成繁荣大街02标段、三盛路西段、铁北路等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,以及城市供水、供热、园林绿化等工程。投资1亿元,完成榆陶公路8.87公里建设工程;投资1亿元,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35公里;投资8100万元,完成榆江公路可研评审、外业堪查设计、征地拆迁等工作;完成了榆舒铁路建设可研评审的初审工作。投资1000万元,启动了电力城网改造工程。完成了基准地价更新工作;全面展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。大力开展了绿化年活动,造林400公顷,造林质量名列全省第一。精心打造“蓝天碧水工程”,408家企业及个体业户烟尘污染得到有效整治,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,由国家三级标准提升到二级标准;吉粮天裕、中粮生化、四海实业、天裕酒业等8家外埠投资企业投资6000万元,冰峰啤酒、市医院等5家单位投资1000万元,用于治理水污染,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。
        ──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实施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.8%,高考成绩名列长春地区4县(市)和双阳区之首,文化体育工作迈出新步伐。新建、扩建、维修25家乡镇卫生院;落实了农村防保经费及防保人员工资,巩固了农村预防保健网络;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68%,农民得到医疗补偿2322万元。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,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。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%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.9‰。下岗失业再就业3100人,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%。全市参加养老、失业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.7万、4.4万、4.2万,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。4.4万城乡人口得到最低生活保障,31个农村敬老院改造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,打击各种犯罪工作取得显着成效;安全生产、群众信访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。统计、人事、编制、档案、民族、宗教、物价、审计、老龄、妇女儿童、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有新进步。
        ──依法行政深入推进。贯彻落实《行政许可法》,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完善了政务中心功能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,行政效能不断提高。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、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7件,政协委员提案71件,办复率达到100%。坚持科学决策、集体决策、依法决策,聘请专业研究机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研究,为更好地完成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        各位代表,总结过去,四年的历程很不平凡,在制约因素较多的情况下,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成绩来之不易。全市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所有成绩,得益于市委坚强正确的领导,得益于市人大的监督支持,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形成的团结一心、奋发创业、实干兴市的强大合力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各位代表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榆树建设的同志们、朋友们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        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,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,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。主要是:经济总量不大,经济实力不强,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.4%;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,人民生活水平不高;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彻底解决,城镇就业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相对较大;政府及部门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。对此,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,逐步加以解决。
        二、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2007年主要任务
        未来五年,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。目前,我市经济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初级阶段,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的过渡阶段。要在综合竞争日趋激烈、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情况下求得实质性突破,任务艰巨,责任重大,必须抢抓机遇,迎难而上,戮力拼搏,以快促强,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。
        未来五年,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,以建设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,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,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深入实施“一二三四五”工程,力争用五年时间,把榆树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、产业特色鲜明、城市功能完备、生态环境优良、社会和谐稳定、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的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强市。
        主要预期指标为:在全面实现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的基础上,到2011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亿元,年均增长14.9%,在经济总量上实现“再造一个新榆树”的目标;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.7亿元,年均增长1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.1万元,年均增长10.8%;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,年均增长10.5%。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全省前列,力争十年成为全国百强县。
        2007年是我市经济社会乘势而上的关键年。全市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8%;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.4亿元,比上年增长9.1%(比“十一五”基期2005年增长41.5%)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0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亿元、增加值5.7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26.6%和24%;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300元,比上年增长10.6%;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,比上年增长8.2%。
       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,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:

          (一)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产业支柱
        着力打造主导加工产业。集中优势资源,发展玉米、大豆、稻米、蔬菜、畜禽、白酒六大系列产业,引导生产要素向六大系列产业集聚。适当错位发展,加强农业机械、农资制造业培育,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领域。
       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。启动中粮生化、吉粮天裕2个玉米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,围绕玉米产品的深度开发引进项目,拉长玉米加工产业链条;大力支持禾丰米业无菌包装米饭项目建设,把禾丰米业建成全市绿色稻米加工业的龙头;四海实业生猪年屠宰能力达到150万头、熟食加工达到3万吨;汉德食品肉牛年屠宰能力达到10万头;加拿大瑞威集团秸秆发电项目、长春凯德公司年产100万吨高营养秸秆饲草项目、吉林省天润生物公司年产30万吨净化玉米加工项目年内开工建设。
        全力打造“东北白酒名城”。依托资源、技术和品牌优势,实施优势企业培育、品牌整合、市场开发三大战略,使我市白酒酿造业在省内及东北形成产业优势,力争“东北白酒名城”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。争取3至5年,白酒规模企业达到10户,其中榆树钱酒业集团进入全国白酒酿造企业50强;全市白酒产量达到8万吨,实现税收1亿元;集中推出高档品牌3个,“榆树钱”成为全国强势白酒品牌。
        大力推进“两区”建设。五棵树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工业集中区,力争完成新建道路、污水处理、供水等工程14项,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,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亿元,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323万元,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.2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24.7%、26.8%和23.6%。
        (二)切实抓好“三农”工作,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
        扩大新农村试点范围。选择好、中、差三类村屯进行全面试点,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探索路子,积累经验,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;加大对试点单位的支持力度,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,用于基础设施和农村小学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。开展兴办农民夜校试点,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,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。
       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。推动百万亩专用玉米、百万亩高油大豆、50万亩优质水稻,以及绿色蔬菜、烤烟等8个高效园艺特产种植区建设;加快肉牛、生猪、奶牛、肉蛋鸡、大鹅、貉业6大牧业经济区建设,新建100个牧业小区和家庭牧场。全市粮食产量要保持50亿斤阶段性水平;园艺特产业实现收入27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5%;牧业实现产值37.5亿元,比上年增长7.1%。力争认定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,总数达到90万亩;认证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10个,总数达到40个;打造“榆树”大米品牌,争取5年成为全国知名品牌。
       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。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促进农民持续增收;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,做好垃圾处理、改水改厕等工作,彻底改变村屯脏乱差状况。
       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。加强乡村债务化解、农村财务管理、农民负担监管、土地规模经营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村信用社支农等工作,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制度,为农村经济发展理顺关系。
        (三)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,努力拓展第三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
        加快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。新建20万平方米、功能完备的五棵树黄牛交易市场,打造区域性肉牛集散中心;完善市区粮食批发市场、五棵树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功能,提升两大市场规模化、专业化水平。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力争在榆树城区建设一处大型物流园区,在五棵树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工业集中区建设区域物流园区。发展超市连锁经营、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,推动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,构建多元化现代流通网络。
        培育新型商贸业。引进现代企业集团,在政府原址建设南洋国际商业中心,运用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,塑造区域性现代商贸名城。
        推进信息服务业。与行政办公中心同步建设标准化的全市信息交换平台,发展电子政务。发挥中小企业信息网、农业信息网作用,加快互联网入村进户步伐,提高信息服务水平。
        打造特色旅游业。坚持统一规划、分期建设、分项招商、分区经营的原则,开发旅游项目,改善基础设施,绿化美化环境。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,推进五棵树、雷劈山、青顶山、小乡旅游区建设,启动霸家湖旅游区建设工作。五棵树沿江旅游区要完成江心岛、吉发集团游乐区及财政培训中心等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。
        (四)加快推进城镇建设,着力提高城镇带动区域发展能力
        全面提升规划水平。严格执行《365bet假网站_365bet足球赌博_365bet注册指南中心城总体规划》,坚决避免重复建设、无序建设。着手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,完成10个合并乡镇和先锋乡规划编制工作。
        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行政办公中心西移步伐,行政办公楼力争2007年年底投入使用,全面启动政务中心建设工作,建成一处星级宾馆;实施繁荣大街延伸、三盛路延伸、健康路延伸、中心街改造、新民大街排水工程,启动新区路网、70万平方米供热并网、30栋楼房单户供水、5处二次供水加压泵站、城区手拉手电力环网等新建及改造工程;积极筹建引松入榆、垃圾处理、污水处理等重大城市建设工程。完善五棵树、弓棚、大坡、新立和泗河5个重点镇基础设施,增强小城镇承载功能。投资1000万元,完成向蔡公路八号至102国道16.5公里专项养护工程;投资9000万元,建设农村公路300公里,使“村村通”向“屯屯通”发展。
        全面提高美化绿化水平。实施新城区精品绿化工程,实施建设街、向阳路绿化带改造工程,实施繁荣大街、铁北路、三盛路和健康路西段绿化带新建工程,规划建设新的市区广场。
        全面加强城镇管理。强化市区出租车运营秩序、市场外溢、占道经营、露天烧烤等整治工作;改革垃圾倾倒办法,建设垃圾中转站,取缔主街路垃圾箱;实施“清洁”、“宁静”工程,强化油烟和噪声污染整治,市区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,全年优良级天数超过300天;严格执行挖掘道路程序和办法,杜绝私挖乱改道路现象;力争把市区82万平方米旧住宅区规划为10处物业管理小区。坚持“统一收购、统一储备、统一规划、统一出让”的运行机制,凡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、拍卖、挂牌出让方式供应,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,保证项目建设用地。加强村镇秩序和环境卫生治理,营造秩序井然的村镇环境。创新管理机制,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,切实强化城市管理工作。
        (五)纵深推进改革开放,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
       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。跟踪国内外大企业、大集团的投资布局和发展动向,以“长三角”、“珠三角”、“环渤海”及港澳台、日韩等地区和国家为招商引资主攻区域,全年力争引进内资14.3亿元、外资2700万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19.2%和8%。
        全力营造发展环境。强化“人人都是投资环境”的责任意识,推进“一站式”服务,确保项目建设“一路绿灯”。严厉查处涉软案件,营造亲商安商氛围。
        合力助推全民创业。积极开展“创办小企业、开发新岗位、促进广就业”活动,扶持创业典型,开辟创业基地,启动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解决融资难问题,推动全民创业工作顺利开展。
        着力打造榆树品牌。利用各种媒体、展会活动,宣传“天下第一粮仓”、“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市”、“东北白酒名城”、“二人转之乡”、“小乡爱国主义和先进性教育基地”等品牌,提升榆树对外知名度,吸引目光、聚合人气、汇集商流。
        努力加快各项改革。推进酒精厂、淀粉厂和啤酒厂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,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、商业和物资系统企业改制工作,推进粮食企业改制收尾工作,年内力争完成改制任务。加大政府采购力度,巩固国库集中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果,深化部门预算改革,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。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,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。
        (六)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,努力提高财政金融保障能力
        培植财源,扩大总量。用足用好财政调控手段,支持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建设,壮大支柱财源,扩大财政收入总量。
        依法治税,严格监管。加强税源排查,摸清税源状况,严格依法征税,确保应收尽收。坚决打击偷、逃、抗、骗税行为,确保税源不流失。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截留、坐支、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。加强国有资产目标责任管理,防止国有资产流失。
        厉行节约,严控支出。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,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。在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稳定”的前提下,合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。
        改善环境,健全机制。培树诚实守信社会风气,加快信用体系建设,建立完善银政、银企双向交流机制,引导金融部门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。
        (七)积极构建和谐社会,真正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
        推进“科教兴市”步伐。全力筹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,积极推动全市科技进步。
        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。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,改善薄弱校办学条件。实施村小改造工程,力争3到5年,把全市村小建成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标准化学校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巩固市区高中办学成果,努力把实验高中、榆树一中、长榆高中建成各具特色的优质高中;积极扶持农村高中,努力改善农村高中办学条件;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长春地区4县(市)和双阳区之首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,新建职教中心,打造职业教育“航母”。加快民族教育、特殊教育、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步伐,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。
        增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。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,参合率力争达到80%以上;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,全力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;推动市乡医疗机构建设,满足城乡居民就医需求;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商业贿赂,严格食品卫生监管,强化血液制品安全;加强妇幼保健工作,严格助产机构和技术人员准入;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提高全市卫生综合水平。
        加强文化、体育建设。筹建多功能、开放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(馆)和乡镇综合文化站;全面启动农村数字化电影全国试点县放映工作;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,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。强化档案管理,筹建综合数字档案馆,达到全省县级标准档案馆要求。
        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。落实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和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奖扶政策;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%以上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.9‰以内。免费提供优生筛查、优生监测服务,使出生缺陷率降到5‰以内。建设市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和乡镇中心服务站,增强计生服务功能。
        促进广电事业发展。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加强新闻宣传工作;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,做强广电产业;推进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,加快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步伐。
        启动统筹城乡就业工程。在全市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,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,有效的就业服务、职业培训和劳动管理体系,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。全年实现城镇1万人稳定就业、35万名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。
     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医疗保险覆盖面,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;建成市区4000平方米多功能社会福利服务中心,强化低保救助、灾后救助、五保供养、贫困及残疾家庭帮扶工作,妥善安排好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。
       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,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,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;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,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;狠抓安全生产工作,加强对食品、药品、卫生、危险化学品、火灾、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监管,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;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,努力提高全市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。大力实施“五五”普法规划,提高公民知法、守法、依法维权意识;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,加强农村革除陋习、树立新风工作,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。
        (八)坚持依法行政,建设高效廉洁政府
        全面完成明年和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,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努力造发展之势,鼓实干之劲,尽为民之责。
        一要团结协作,共谋大事。上下一心,求同存异,在实干中统一思想,在奋进中形成合力,以建设坚强、民主、有力的领导班子,带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。坚持人民为重、和谐为本、发展为基,立足现实,着眼长远,合力谋划关系民生、关系榆树未来的大事、实事,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以改革促进和谐,以发展巩固和谐,以稳定保障和谐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齐心协力促进榆树发展。
        二要勤勉敬业,奋发有为。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,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兢兢业业工作,勤勤恳恳干事,做到守土有责,造福一方。着眼建设惠及百万榆树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,奋发图强,锐意进取,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。
        三要加强学习,提高素质。主动适应新形势、新任务要求,不断强化公务员培训教育。大力营造学习氛围,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。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,结合榆树新时期发展特点,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。
        四要廉洁自律,依法行政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。强化政府法制监督,认真贯彻《市政府工作规则》,完善决策程序,建立重大决策调研、咨询、论证和社会公示、听证制度,推进政府决策行为公正、透明。
        在去年承诺实事有效办理的基础上,2007年,将采取经营城市、争取上级资金等办法,努力为全市人民办好12件实事:
        1.改造村小50所;
        2.建成1.2万平方米实验中学综合教学楼;
        3.启动建设市职教中心;
        4.启动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(馆);
        5.启动建设生殖保健服务中心;
        6.改建农村卫生院10个;
        7.全面启动榆舒铁路建设工程;
        8.全面启动53公里榆江公路建设工程;
        9.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,建成5处城市绿化广场;
        10.完成苏家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;
        11.完成延青拦河坝新建工程;
        12.取消畜禽防疫费。
        各位代表,时代把我们推上了构建和谐、加快发展、振兴榆树的历史前沿。重任在肩,使命光荣。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紧紧团结百万榆树人民,锐意创新,乘势奋进,万众一心,共谋大业,为春华秋实的古榆大地更加富饶,为朝气蓬勃的现代榆树更加和谐,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